学而优则仕,打而优则教,退役后转型当教练似乎是我国很多篮球明星的首选也是最优选,毕竟明星的赛场成就和资历威望更容易让人信服。近期,围绕着球星转型当教练话题和多位教练进行了探讨,加深了两点感悟:一、好球员未必一定能成为好教练。二、诸多明星中似乎只有控卫转型当教练拥有天然优势。
纵观历代篮球明星,似乎只有明星控卫转型当教练的成功概率较大。这大约也是因为控卫本身就是球场上的指挥官,负责组织串联全队和贯彻教练的意图,自然对球队指挥和贯彻战术更有心得。回顾我国以钱澄海、吴忻水、宫鲁鸣、孙凤武为代表的历代伟大控卫最终也都成为了一代名帅。CBA本赛季的这些主教练中,杨鸣、刘炜、张庆鹏、刘维伟、闵鹿蕾、韩硕、西热力江等人均是控卫出身。
在走访一众篮球教练的过程中,非常有幸对96黄金一代中唯一的控卫李晓勇指导进行了深入访谈。李晓勇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最伟大的控卫之一,特别是在那些看过1996年奥运会和CBA联赛第一个十年的老球迷们心中,李晓勇绝对是历史最佳控卫的不二人选,因为他打出了中国控卫在世界大赛中最具含金量的比赛。李晓勇以头脑冷静、技术全面、三分神准而著称,他的得分、组织能力均为国内顶级,曾连续三个赛季成为CBA助攻王,投篮命中率常年保持在50%以上,三分命中率也长期保持在40%以上,多次入选最佳阵容,三次带领辽篮杀入总决赛,被很多人视为CBA第一个十年的最佳控卫。
作为辽篮当年的头牌巨星,李晓勇不仅外形俊朗、球技炉火纯青,而且为人处世非常谦和低调、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非常重感情,深得队友和球迷的敬重。他的儒雅风格和极具亲和力的人格魅力是他日后转型当教练的核心优势之一。2004年李晓勇尚未退役时,他就和孙军被时任女篮主帅的宫鲁鸣召入中国女篮国家队担任助教,协助备战雅典奥运会,李晓勇重点负责调教苗立杰等后卫。这些年下来,李晓勇的执教履历非常丰富,在CBA担任过五支球队(陕西、云南、山西、广厦、北控)的助教,在WCBA担任过辽宁女篮主帅,最近这几年则执教中国男篮国青队,挖掘培养了郇斯枫、郇斯楠、李悦洲、张博源等一批潜力股。
围绕着明星球员转型当教练、执教国青心得、中国男篮技术落伍、CBA后卫外战外行、如何向欧洲学习青训经验、中国篮球加大归化球员引入力度、男篮为何无法复制96黄金一代等话题,李晓勇娓娓道来,分享了自己对中国篮球的一些洞察、思考和感悟。当前处于低谷期的中国篮球普遍都在反思和觉醒,通过这次走访能明显感觉到,李晓勇看问题一针见血,很有当年他球员时代投三分的那种犀利感,他在研判解答很多问题时的视角、境界和高度也远超侪辈。当年他作为96黄金一代唯一的控卫助攻中国男篮首次跻身奥运前八,开启了中国篮球的一段辉煌历程,三十年后的如今,转型成为教练的李晓勇能为低谷期的中国篮球再次送出助攻吗?
最强一战铸就最佳控卫美誉,李晓勇剖析CBA后卫外战外行原因
很多年轻球迷或许对96黄金一代和李晓勇的大名有所耳闻,但具体事迹却知之不详。今年是CBA三十周年,李晓勇这个名字也总会和一些历史评选高度关联,比如:谁是中国男篮历史上最伟大的控卫?
中国篮球灿若星河,历代明星控卫更是犹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钱澄海、吴忻水、黄频捷、孙凤武、宫鲁鸣、阿的江、刘炜、孙悦、郭艾伦、赵继伟……在这其中,96黄金一代唯一的控卫李晓勇绝对是这一头衔的有力争夺者。诚然,李晓勇没有CBA冠军头衔,但在中国篮球历史位次排名方面,最具参考价值的还是国家队表现。李晓勇地位超然也多是因为他在1996年奥运会上的突出贡献。李晓勇不仅是96黄金一代中唯一的控卫,帮助中国男篮历史首次跻身奥运年前八,而且他在1996年奥运会上打出过中国控卫在世界大赛上有史以来最具含金量的一场比赛。
1996年奥运会前,宫鲁鸣指导魄力十足地将彼时违反训练纪律的国家队队长阿的江开除,此后还力排众议仅带了李晓勇一位控卫参赛。很多人都认为宫鲁鸣疯了,宫指导这么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对李晓勇能力的充分信任。李晓勇自然也成为那支国家队场均出场时间最多的国手,他在场均33.8分钟出场时间中可以贡献7.1分、4.1次助攻,在奥运助攻榜上和梦三队的“便士”哈达威、“手套”佩顿等NBA巨星不相上下。
在战胜世界强队阿根廷的比赛中,李晓勇化身全能战士,里突外投砍下17分8篮板5助攻,成为赢球大功臣。战胜阿根廷那场关键战役也让中国男篮历史首次跻身奥运八强,那也是中国男篮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在正式比赛中战胜阿根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李晓勇在决定性的胜利里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一战天下扬名,让同为国家队控卫出身的宫鲁鸣对其大加赞叹,认为李晓勇的攻击力在中国控卫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人至此才明白宫指导敢只带李晓勇一个控卫打奥运会的底气所在。
在李晓勇之前,控卫更多只是负责将球过渡到前场然后给内线喂球,更多考验的是控卫的控运能力和给大个子喂球的基本功,控卫的得分能力并不突出。而李晓勇不仅有出众的组织串联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拥有非常强大的攻击力,特别是一手精纯的三分投篮总能把对方防线迅速搅乱,典型的双能卫打法。在战胜阿根廷的那场比赛中,李晓勇充分展示出其组织和得分能力兼备的特点,在给胡卫东、郑武输送弹药的同时,自己还砍下17分,刀刀见血,犀利的投篮、全能的身手打得阿根廷手忙脚乱。宫指导多年后每次提及这场经典战役仍会夸赞李晓勇“头脑冷静、投篮果敢,打破了业内对传统控卫的认知”。
在CBA层面,李晓勇更是那种非常罕见的得分和组织能力均为联赛顶级的控卫,他的三分之犀利、三分命中率之高至今都让很多老球迷津津乐道。他在CBA联赛11个赛季中有多达8个赛季投篮命中率超过50%,其中7个赛季三分球命中率超过40%。1998-99赛季,李晓勇投篮命中率高达55.6%,三分球命中率更是准达到离谱的58.9%。哪怕是退役那个赛季,李晓勇的投篮命中率还高达50.5%,三分球中率也有46.4%。
在那个崇尚防守肉搏风格、场均得分相对低下的年代,一位身高仅1米89的控卫居然常年保持如此夸张的投篮命中率,实在是不可思议,至今都觉得他的那种命中率不属于那个时代。这次访谈时也专门问他为什么三分那么准,李晓勇微微一笑:无它,苦练基本功而已。那为什么中国男篮再也出不了像96黄金一代那样人人都有绝技、且每个人都技术特点丰富多彩的球星盛况?李晓勇的回答和宫鲁鸣、巩晓彬、刘玉栋等名宿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还是缺练,形不成自己的技术特点是因为练得不够。我们那时候练得可太苦了,队内训练结束后大家私下还偷着练、比着练、拼着练。篮球的基本功都大同小异,但练到格外纯熟时就能融会贯通,技术串联在一起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被问及为什么现在CBA后卫们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在CBA打得如鱼得水,但打国际比赛却束手束脚,有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意思,李晓勇的回答很有哲理:“这要看球员平日是擅长用重拳打倒对手,还是习惯于用十个指头戳人。”此话何解?李晓勇进一步阐释:“重拳就是你的拿手绝技。什么是绝技?绝技就是所有人都擅长你干这个,对手把你的技术研究透了但依旧无法防住,打到关键时刻总会输给这招,这才叫绝技。当年我的三分球是各队严防的重点,但到了关键时刻他们还是防不住。现在CBA的一些球员看似技术样样精通,但实则都是拿指头戳人,基本功还不够炉火纯青,到了高强度的国际比赛中,指头是戳不死人的,甚至连轻松的出手机会都找不到。”
1995年CBA创立时李晓勇就已26岁,这导致他的CBA职业生涯“只有”11个赛季。李晓勇带领辽宁男篮在1996-1999年连续三年杀入总决赛,这是辽篮在CBA的第一个高峰,可惜均负于当时阵容无敌、难求一败的八一队,这三个赛季李晓勇均是CBA助攻王。特别是在1998-99赛季,李晓勇场均18.5分、4.4篮板、7.3助攻、1.8抢断,达到了个人生涯的最巅峰。除了投篮命中率高得离谱外,他的7.3次助攻在助攻统计特别严格的当时也非常不可思议。当时CBA最佳阵容只评选一队,而李晓勇多次入选最佳阵容,已成事实上的CBA第一控卫。
宫鲁鸣、吴庆龙成李晓勇转型的领路人,执教履历遍布CBA五队和WCBA
作为当时的“辽篮一哥”,李晓勇彼时的领袖气质和在球迷群体中的人气口碑和现在的赵继伟很相似。李晓勇剑眉星目,很符合中式审美,极具男子气概,当时很受球迷的欢迎。李晓勇从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球迷每次求合影求签名他都都非常耐心地接待,没有什么架子。和很多篮球明星都有结交的“球痴老板”包博新就对李晓勇处事谦逊的风格很欣赏,表示这在体育明星中并不多见。
包博新回忆说1995年CBA联赛创立后,辽宁男篮的主场比赛他必到现场助阵,每次都开车从朝阳市赶到辽篮主场为辽篮加油打气。他多次看见李晓勇赛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不厌其烦地给球迷签名、脸上从来没有一丝不悦,有小球迷找他合影,他就主动蹲下或者抱着孩子。李晓勇公私分明,有朋友慕名来看球,李晓勇拒绝跟俱乐部要人情票,都是自掏腰包购买,李晓勇的这些行为包博新都看在眼里。正是认定李晓勇人品正直,包博新倾心结交,两人从那时起成为一生挚友。
李晓勇人品正直、作风谦逊,深受队友和教练的敬重,而这点就是当教练不可或缺的品质。而且他关键时刻头脑冷静、勤于学习和思考,时任辽篮主帅的吴庆龙和李晓勇本就是情谊深厚的队友,吴庆龙在日常执教时都会听取李晓勇的建议,直接把李晓勇当成半个助教来用。李晓勇2003年加盟陕西男篮时首次正式成为该队的球员兼教练,初步展示出了当教练的潜力。
在CBA球员生涯后半程,李晓勇积极学习充电,为转型当教练做准备。吴庆龙在2002年卸任辽篮主帅后进入进入首都体育学院攻读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后来成为CBA第一个硕士学历的教练。吴庆龙表示深造学习很有裨益,于是李晓勇选择进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研究生,2005年毕业后,李晓勇成为继吴庆龙之后CBA第二位拥有硕士学位的教练。
李晓勇也认可卫转型当教练确实具有优势的观点。在他看来,控卫打球时的习惯就是熟记大量战术套路、时刻观察场上的细节、指挥队友跑位、传递战术信息、遇到机会要随机应变,这无形中就培养了控卫的领导管理能力、场上场下沟通交流和洞察球员心理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一名优秀教练必不可少的素质。
2004年,中国女篮主帅宫鲁鸣邀请李晓勇、孙军两位CBA现役球员担任国家队助教,这是前所未有之举,时任篮管中心副主任的胡加时是这么解释这一决定的:“这两位球员都是以头脑冷静、技术全面而著称,他们不仅可以帮女篮增加训练的对抗性,而且他们现在在各自俱乐部也都是球员兼教练,我们也想借机考察一下他们,看看他们是否具备培养成国字号教练的潜力。”2005年,吴庆龙出任U18国青队主帅,李晓勇和郭士强两位CBA现役球员又被招入国青队当助教。
吴庆龙和李晓勇兄弟情深,大龙晓勇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吴庆龙无论在哪当主教练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晓勇,吴导总说:“晓勇为人心细,考虑问题很周全,而且做人正派,球员都很信服他,只要有他在,我安心多了”。后来吴庆龙执教CBA新军云南男篮时,李晓勇也从陕西转会到云南,以球员兼助教身份继续辅佐老大哥。吴庆龙2006年夏离开云南队时推荐李晓勇接班,云南队也力邀当时已决定退役的李晓勇接任主帅职务,但重感情的李晓勇婉拒邀约并选择和老大哥吴庆龙一起离开。
此后李晓勇又以助教身份辅佐吴庆龙执教过山西男篮,还在浙江广厦长期辅佐过另一位辽篮老大哥李春江。李春江后来加盟上海时还想邀请李晓勇,不过此时的李晓勇已接受北控邀约来协助马布里,哥俩未能再续前缘。值得一提的是,李晓勇调教双能卫的能力堪称一绝,广厦的孙铭徽、北控的廖三宁都是在李晓勇的悉心雕琢下才大放异彩的。
在执教女篮方面,李晓勇继2004年进入女篮国家队担任助教后,还在2010年回到家乡以主教练身份执教过辽宁女篮两年。这些丰富的执教经历都让李晓勇受益匪浅。
此外,李晓勇执教经验非常丰富的另一个战线就是国青队,李晓勇早在2005年就出任过U18国青队助教。2022年6月,他受邀进入国青梯队担任中国男篮U18青年队主帅。当年 8月,他率队斩获男篮U18亚青赛季军。2024年7月,李晓勇又带领U17青年队在2024年国际篮联U17男篮世界杯中获得第13名,先后战胜法国、几内亚等劲旅,整体来看不乏亮点,球员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此次走访,关于国青的执教心得,李晓勇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李晓勇国青执教理念:打造和谐互信的球队文化,技术训练推崇欧洲
宁管千军万马,不管十二个大裤衩。篮球教练不好当,在中国当篮球教练更不好当,在中国当青少年篮球教练最不好当。国内的篮球联赛并非真正的职业赛事,球员的职业属性、自律精神还有待提升,国内的篮球教练往往更像是个大管家,从赛场到日常生活,从比赛、训练到宿舍熄灯后的生活纪律,事无巨细都需要教练操持,王治郅就曾多提及他担任八一男篮主帅时用信号屏蔽器来限制球员玩手机的往事。
青年队教练更是如此。李晓勇的执教心得就是,国青因为球员年龄较小、性格还不成熟,教练不仅要教他们打好球,更要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训练场上严抓训练质量和日常纪律,生活中还要无微不至地关心队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教练员要足够正派,在球员面前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言行举止为运动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国青参赛的人员选拔方面,李晓勇也一直都倡导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拉着教练组和张斌指导大家一起讨论酝酿名单,充分培养球员和教练组之间的信任感。
李晓勇说:“我一直跟孩子们强调,打球先学做人。篮球青年队的教练要像父亲教育孩子一样恩威并济、严爱并举,才能让孩子真正心服口服,做到打球做人两不误。篮球教练员是球队文化的倡导者、践行者,我带国青队时给自己的目标青年队要培育具有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的球队文化,同时还要教育队员心怀祖国,将爱国精神渗透到训练比赛之中,充分发挥球队文化熏陶育人的作用。所以我努力和队员们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感、和谐的团队氛围和人文关怀,让孩子们通过这些球队氛围来快速提升个人球技、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自我管理能力来获得成长。不少俱乐部都跟我说,孩子从国青队回去后明显懂事多了,待人接物成熟很多。”
李晓勇也坦言,自己觉得执教国青队更纯粹,这是为国选材,每天看着那些青年才俊的球技持续提升,自己内心很有成就感。正是在这种和谐团结的球队文化中,李晓勇和李悦洲、张博源、郇斯楠、傅文昊等这批国青队员结下了深厚情谊,这些爱徒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打重要比赛都会给李晓勇发信息,遇事经常咨询李导的建议。
在技术雕琢方面,李晓勇坦言,中国篮球青训需要多向欧洲篮球学习人才培养理念。国内过早地以球员身高来划分位置,不同位置的球员训练不同的技术,孩子个子高从很小就开始练内线技术。而欧洲青训则是不划分位置,所有孩子统一接受系统的技术训练,这也让很多内线球员在青年阶段都练成非常全面的后卫技巧。随着身高的增高,他们既有内线优势又有非常全面的外线技术,能里能外,能打多个位置,这也是为什么欧洲能出现文班亚马的原因。
拒绝为成绩透支球员健康!不后悔U17世界杯拒绝爱徒带伤作战
李晓勇认为,国青队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要坚持科学训练、积极保持国际交流,让孩子们看到广阔的上升空间。国青队在亚洲的成绩保持前四即可,这样就能获得参加世青赛的资格。李晓勇坦言,想快速出成绩的办法有很多,比如长期封闭集训,比如让球员持续加大力量和身体对抗训练,力量和对抗在青年组的比赛中往往会占据优势。但自己很清楚,国青阶段的年轻人最需要悉心雕琢的其实是技术,一味让年轻球员加大力量训练量,可能会一时取得好成绩,但从长远而言会让球员忽略技术训练,沉迷于用身体去蛮干,因小失大。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惑,17岁、18岁的球员在世青赛跟欧美球员交手时,大家的表现旗鼓相当甚至有时候还能压过对方一头,但等到22岁时再看,双方的差距已成天壤之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李晓勇认为,抛开可能存在的人种差异、科学营养膳食方案不同等因素不谈,欧美球员在青年队阶段最强调的就是锤炼个人攻防技术,佐以适量的力量和身体对抗训练,战术也相对简单,所以在世青赛上我们的球员和队员球员对抗时并未感受到在对抗层面有多大差距。但等到成年后,欧美球员在技术已有大成的基础上快速提升力量和身体对抗训练,这时候差距就会变得明显。
时隔一年再谈及男篮U17世界杯,李晓勇仍津津乐道,觉得收获颇多。热身赛时U17国青队输给法国队42分之多,教练们和球员积极对比赛进行总结复盘,布置针对性战术,而在U17世界杯小组赛两队再次相遇时,国青队赢了法国3分,这让球员们信心大增。同样的,小组赛第一轮以92-101输给几内亚男篮后,教练组反复研判录像,结合数据分析师的数据报告进行系统复盘。而在世界杯最后一战再次遭遇几内亚时,在一度落后近10分的情况下成功逆转取胜,球员处理球和破解紧逼的进步显而易见。
当然,李晓勇对U17世界杯也有遗憾。每个教练都想赢,李晓勇的好胜心同样强烈,但他时刻提醒自己在青年队不能过度透支球员,防止给孩子留下伤病隐患。在与立陶宛队的交叉赛中,李悦洲拼到大腿抽筋,当时孩子请缨继续出战,李晓勇担心硬拼会导致受伤,随即咬牙将其换下休息三分钟,结果被立陶宛抓住机会反超,这导致中国男篮无缘八强。
李晓勇坦言,自己内心不是没有纠结过,没有哪个教练不想赢,他也想让孩子留在场上继续拼,但如果孩子因此受到更严重的伤病,因为这一场球而透支球员生涯,自己无法原谅自己。出于同样的考虑,在随后与埃及队的比赛中,李晓勇也拒绝让爱徒郇斯楠带伤作战,中国队篮板球因此吃了大亏,又遗憾地错过了进入前12名的机会。
李晓勇认为,国青队最需要的就是多打高质量的比赛。国青的这些青年才俊在国内U系列比赛中动辄就能暴砍三、四十分,一个人冲起来打五个人都能得分,但在去年U17世界杯前,国青队去德国曼海姆邀请赛打热身赛时发现,我们的球员最初很难适应这种比赛强度,热身赛输了法国足足42分,这绝对不是这些孩子的正常水平,只不过是在国内长时间没有体验过高水平比赛罢了。
经过教练组调整和针对性部署,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力擒法国。从热身赛输给法国42分到世界杯赢法国3分,除了教练组的部署和调整外,球员们明显通过德国曼海姆邀请赛逐渐适应了高水平比赛的感觉,球员们也明显通过大赛增强了自信,处理球都更加果断成熟,当然,在破欧美的全场紧逼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都需要针对性训练和持续参与高水平比赛来提升。李晓勇希望,国内的这些天才潜力股应该多一些像曼海姆杯这样的国际比赛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比赛的强度和节奏。
李晓勇支持归化政策和数据篮球理念,多位弟子期盼CBA能有更多李指导
在谈及以华侨身份回国的混血球员朱正以及中国篮协正在积极推进的归化球员政策,李晓勇直言自己非常支持归化,这也是加强国际交流、促进中国球员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李晓勇透露,自己近距离观察过朱正的训练和比赛,朱正的很多技术动作确实体现出国外训练的先进之处,如果能多引进一些类似朱正的高水平青少年球员,这也也能在国青内部提升竞争力,同时能让球员们有近距离学习的具体榜样。
近期,中国男篮短训营引入了郇斯枫、王俊杰等国青小将,另一位国青小将张博源也亮相耐克篮球峰会,李晓勇也都有关注。他对郇斯枫、郇斯楠、李悦洲、张博源、傅文昊等这批队员寄予厚望,他深信这些爱徒未来必定会成为中国男篮的栋梁之才。而李指导在国青执教过的几位弟子在谈及李指导的执教风格时都表示,在看到CBA现在很流行那种临场执教非常严苛、球员一犯错就暴跳如雷、持续怒喷的执教风格后,他们更期待未来待到自己加入到CBA时能遇到像李指导那样温和儒雅、严格要求但绝不越界的教练。新时代的年轻球员渴望更加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和执教理念,弟子们憧憬着未来在CBA和他们的李指导再续约前缘。
纵观李晓勇指导的执教履历异常丰富,从2003年开始以球员兼教练身份在陕西男篮执教以来,这些年他的执教经验遍布CBA、WCBA、中国女篮、国青多个梯队,他为人正派、深受球员尊重,管理队伍宽严相济,在强调纪律的同时也能够尊重球员的独立自主意识,这种风格在年轻一代球员中更受追捧。
作为96黄金一代的超级控卫,李晓勇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不一味迷信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是积极拥抱中国篮协倡导的数字篮球发展理念。在执教国青队期间,他赛前备战和日常训练都非常重视数据分析师提供的大数据报告,并将这些报告与比赛视频片段逐一印证,试图更精准更深入地洞察运动员的真实表现,为训练备战找到更全面的分析维度。
随着中国篮球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世界主流篮球脱轨,随着性格更加独立自主的00后年轻球员真正成为中国篮球的中坚力量,中国篮球正在进入反思和觉醒时代。相信李晓勇这类既有伟大篮球生涯又拥有丰富执教履历,既有让球员信服的人格魅力又在训练比赛中从严治队、既拥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又笃信大数据洞察力的复合型教练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本文标签: 篮球 CBA 中国篮球 中国队 中国男篮 转载